福建热线
主页 > 国内新闻 > 山西新闻

近百种元至民国柱础石现身长治

发布时间:2016-04-12 11:30:09

对古建筑的历史沿革性、科学延续性、艺术传承性研究有大作用本报讯 (记者孟苗)4月1日,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对外公布,去年该所从长治市的122个文物点中,收集了元、明、清、民国各个时期建筑中的近百种古建筑柱础石样型。专家认为,这批柱础石特征具有历史沿革性、科学延续性、艺术传承性。
在中国古建筑中,柱础石作为石质构件,相对而言比木质构件更容易长时间保存,所以在核查文物级别的工作中,如何辨析古建筑柱础石的时代特征,进一步印证和确定每个文物申报点的建筑时代,是专业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2015年5月至8月,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第三核查小组在长治市核查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作中,核查了122个文物申报点,收集了分别隶属于元、明、清、民国各个时期建筑中的近百种古建筑柱础石样型。
据不完全统计,长治现有元代时期的柱础石13种,可分为覆盆式、鼓形式、圆柱式、方斗式等4种类型。其中黎城县路堡龙王庙的柱础石雕刻得比较精致,它的图案是铺地莲花,莲花为双瓣式,其茎叶延伸到柱础石底部,至地面又向上微微卷起,形象十分逼真。明代柱础石的形制与元代相比,外观形式多样,雕饰题材丰富,在收集的27个样型中有覆盆式、鼓形式、圆柱式、须弥座、须弥座鼓形、须弥座盘形、坐墩式、坐墩式盘形等8种类型,柱础石雕饰题材达20多种,如缠枝花、几何纹、兽面形、宝莲花、牡丹花、万不断、如意曲线等。清代柱础石雕饰题材种类甚为可观,多达30余种,不仅传承了明代雕饰题材,还出现了山水景观、建筑纹饰、家禽花鸟、文字诗歌等图案。民国时期以鼓形、梯形柱础石为主,多用于古建筑组群建筑中的附属建筑上,从雕饰的手法与图案观察,比较粗略,不注重细节。
这次核查发现,长治市元、明、清、民国不同时代的古建筑柱础石,具有历史沿革性、科学延续性、艺术传承性等三大文物价值。从形制演变看,鼓形、覆盆、须弥座等形制是长治市古建筑柱础石的主流形式。其中,鼓形柱础石是元、明、清、民国各代流行的一种柱础石形式。在外观效果的巧妙处理上,柱础石同建筑融为一体,发挥着“美观、坚固、实用”的三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