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热线
主页 > 国内新闻 > 浙江新闻

小康学堂 照亮乡村

发布时间:2016-04-19 04:45:36

娱乐吧04月19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潘如龙)手秉诗书话桑麻。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富足的农村居民在劳作之余,也需要丰富的文化艺术,需要自己的精神家园。对我省来说,重要的是加强文化建设,关键是补上农村居民的文化艺术短板。

当春节过后,父母返城打工,留守儿童翘首以待;当农闲时节,工余饭后,农民兄弟麻将声声的时候,永康的“乡村小康学堂”如同星星之火,闪烁着农村的前进方向。

本报4月18日报道,今年以来,永康市宣传部门依托农村文化礼堂,开设“乡村小康学堂”,开设多种接地气的文化培训和技能培训,深受农民和孩子的喜爱。在舟山镇铜山村开班的书法课,座无虚席,很多人只能站在教室后排或门口“旁听”。可见,农村居民其实是多么的渴望文化艺术。

改革开放以来,勤劳的浙江人民迅速富裕起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已经连续31年居全国各省区之首,2015年更是突破2万元。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对文化艺术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2012年起,浙江各地纷纷建起农民的精神家园——农村文化礼堂,让农村居民“心有所寄”,让农村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而永康的“乡村小康学堂”是一个创新的探索。他们瞄准农村居民文化艺术的短板,开展书法、绘画等艺术培训;针对农民提高技能的需求,开展接地气的技能培训。受欢迎的程度,远远超过操办镇干部的预料。

由于师资条件的局限,加上应试教育的压力,农村孩子接受书法、绘画、音乐等文化艺术教育的机会远远小于城里的孩子。铜山村“乡村小康学堂”第一堂课的程老师每年花费上万元到外地学书法,在城里免费带一大批孩子的同时,每周日驱车一个多钟头来村里上课。润物无声,成风化人。孩子们受到艺术熏陶的同时,心灵也受到浇灌和滋养。

由于各种原因,上年纪的村民除了喜欢戏剧以外,爱好不如城里人广泛,多数人会把空余时间花在牌桌上。在一些村庄,可谓“全民皆麻”,且或多或少押点注,因而难免会出现不和谐的声音。铜山村书法课的实践,生动地诠释了农民的真切需求,这种健康的艺术活动若能长期普遍开展,必将潜移默化地改变农村的精神面貌。

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相对较低。因此,永康“乡村小康学堂”用的碑帖、毛笔、砚台、书画毡等文具都是由永康市政府出资采购的。这对农村居民的学习无疑起到了一定的吸引和推动作用。

手秉诗书话桑麻。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富足的农村居民在劳作之余,也需要丰富的文化艺术,需要自己的精神家园。高水平全面小康,对我省来说,重要的是加强文化建设,关键是补上农村居民的文化艺术短板。“乡村小康学堂”便是一条捷径,是农村奔向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

标签: 小康学堂|文件

  • 上一篇:杭州东湖快速路二期全面冲刺
  • 下一篇:城市流浪者也需重视与善待